土壤场地调查工作流程及报告编制


近来年土壤污染事件频发,引发广泛关注,土壤场地调查也成为行业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防治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各地环保监管部门将根据法规要求不断加强土壤污染源监管,并建立企业用地土壤环境监测制度。
土壤场地调查因而已成为了各地土壤防治的重点工作。深入细致的土壤场地调查不仅能全面把握场地污染现状,也能为后续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土壤场地调查的分类
土壤场地调查分为建设用地土壤场地调查和农用地土壤场地调查。
土壤场地的调查依据
建设用地土壤场地调查分为初调和详调,调查方案需依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T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T25.2-2014),若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存在污染物超标的情况,且场地周边存在环境敏感受体,还需要依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T25.3-2014)来进行风评。
农用地土壤场地调查需依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1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14);《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T1119-2012)。
土壤场地调查的工作流程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采样与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可以分为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两步进行,每步均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次实施,逐步减少调查的不确定性。
根据初步采样分析结果,如果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和地方等相关标准以及清洁对照点浓度(有土壤环境背景的无机物),并且经过不确定性分析确认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后,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可以结束,否则认为可能存在环境风险,须进行详细调查。标准中没有涉及到的污染物,可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综合判断。详细采样分析是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样和分析,确定场地污染程度和范围。
若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污染修复时,则要进行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及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所需的参数。本阶段的调查工作可单独进行,也可在第二阶段调查过程中同时开展。
土壤场地调查的报告编制
1、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报告编制
报告内容和格式:
对第一阶段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场地环境调查的概述、场地的描述、资料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结果和分析、调查结论与建议、附件等。
结论和建议:
调查结论应尽量明确场地内及周围区域有无可能的污染源,若有可能的污染源,应说明可能的污染类型、污染状况和来源。应提出是否需要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的建议。
不确定性分析:
报告应列出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限制条件和欠缺的信息,及对调查工作和结果的影响。
2、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报告编制
报告内容和格式:
对第二阶段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工作计划、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结论和建议、附件。
结论和建议:
结论和建议中应提出场地关注污染物清单和污染物分布特征等内容。
不确定性分析:
报告应说明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与计划的工作内容的偏差以及限制条件对结论的影响。
3、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报告编制
按照HJ25.3和HJ25.4的要求,提供相关内容和测试数据。
-
腻子检测项目有哪些 外墙腻子检测哪些内容腻子检测有哪些项目指标要求?外墙腻子检测包括哪些内容?下面跟着中科检测小编来了解。
-
腻子检测项目有哪些 外墙腻子检测哪些内容腻子检测有哪些项目指标要求?外墙腻子检测包括哪些内容?下面跟着中科检测小编来了解。
-
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指标及报告内容要求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活动,是工业企业以掌握生产过程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情况为目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的定期监测活动。其中,被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工业企业,更应该做好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
-
土壤肥力检测项目标准 土壤肥力影响因素分析土壤肥力是土壤能经常适时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空气、温度、养分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中科检测的土壤肥力检测服务主要针对土壤的有机质、矿物质、pH值、养分、肥力、肥料、农药残留、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全成分、理化性质等物质进行检测。